改 變 - 劉廷妹

緣起

    看了多篇肌無力症專家發表的文章,發現這群無論是內科、外科的醫師、護理師、社工師、心理師們,依其與肌無力患者多年的治療和相處經驗,比肌無力患者更了解肌無力。我自八十七年生病迄今十四年,剛開始老覺得眼睛好累,無精打采,看報紙不到一個小時字就糊成一團了,當時四十幾歲,以為是老花眼,看了眼科,確定不是,醫師認為我只是太累,應該多休息;好吧,遵從醫囑:不要太累,多休息。利用週休二日時出外旅遊,車子上了高速公路,看了路邊豎立的速限100→110→1100→110000,怎麼可能可以開這麼快?中邪了嗎?返家後立即看了醫師,給了〝複視〞的答案。後來,陸續看診,直到轉介到新光醫院,確診為『重症肌無力』(多年後才去除重症兩字)開啟我MG疾患的療程。

溫暖B3

    罹病多年,比較不舒服的就是眼皮沉重,肩頸僵硬,沒有轟轟烈烈、驚天動地的經驗(當然是最好不要有) 可以傳承。常利用特別門診時,到新光醫院地下三樓,向諸多肌無力的關懷志工前輩學習,他們無論是病情反反覆覆時好時壞,或是緩解多年已經不用服藥,都能夠和顏悅色,不厭其煩的幫病友解惑,同病相憐更能惺惺相惜。也從許多新病友的身上,看到十幾年前初被診斷為肌無力疾病時候的自己,那段疑惑、恐懼、對未來不具憧憬的日子,不堪回首卻很能體會;更多的是病情一直掌控得不錯的病友,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人生經歷,控制病情的經驗,生活的方式等等值得挖寶。

知易行難

    一個好習慣的養成,須要長久的時間,但是一個壞習慣的形成,卻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就固定了。驀然驚覺自己凡事事必躬親的個性必須做改變,學習放鬆、放下、放空,才能夠海闊天空。固執、急性子、負面思考、容易緊張……這都不是我所願,也知道要改過要修正,偏偏知易行難,就是要改也非一蹴可成。不知道八樓的洗血機可不可以幫我這些壞習慣洗掉?一個不留。

貴人處處在

    雖然碌碌無為,獲得的關心卻無所不在,很幸運周遭都是貴人,可以全盤包容我,處處協助我,在日復一日平凡的生活中,不求加官晉爵,名利雙收,只求肌無力症,不要復發。佛祖媽祖天主,你們無所不在無所不能,讓我如願吧!

笨一點懶一點

    當了多年凡事一手包的包婆婆,我應該要改變的,試圖讓自己變笨一點懶一點,只要非我能力可獨立完成的事,我會拒絕不硬撐,直接說我不會、我不知道、我記不住、我做不來,就可以減少緊張緊繃現象出現,也就不會壓力上身。每天找一些些時間發呆,也不為過,漸漸地放手,放慢,就習以為常,不知不覺整顆心都輕盈飛揚起來了。

自我照顧

    既要若無其事不像有病在身,又要臨淵履冰戰戰兢兢過日,似乎矛盾,其實不然。雖然緩解多年,卻也未曾輕忽。我總是想像著腳底下有一個不知何時會引爆的「肌無力地雷」,必須小心翼翼的呵護著,絕對不能踩到它,以免爆炸,否則之前和平共處的努力將前功盡棄,所以該做的功課都有做,諸如:不讓感冒沾身、早睡早起不熬夜、中午睡個午覺、量力而為不逞強、保持運動習慣、雜事化繁為簡。身為病人,有責任和義務讓病情控制在穩定的狀況,所以我絲毫不敢鬆懈,而且都有備藥,以備不時之需。

陽光還會再現

    在關懷的路上,也見少數的病友狀況並不能如願,坐臥式睡眠未能躺平、服藥之後舌頭顫動、照顧家人無暇照顧自己、生兒育女大事,或者另有其他慢性疾病、體力不允許工作,更多工作遠在異鄉無法暫停、適不適合生小孩……不一而足,這些無奈暫時無法改變,讓我們大家伴著你、鼓勵你、一起加油,經由時間慢慢的使病況穩定,副作用降低,陰霾儘快消失,烏雲散去之後,陽光依舊耀眼。

等待奇蹟到來

    從來不覺得有一天我會生病,當然也就談不上保養和預防,肌無力到訪後,才做了改變,我更懂得愛自己,也算因禍得福,存著「今天會比昨天好,明天會比今天好,一天比一天更好」的意念,我始終相信──改變,即刻做起,利人利己。並等待奇蹟的到來。